长期疲劳在中医理论中多与气血不足、脾胃虚弱、肝郁气滞或肾精亏虚有关。调理需从补气养血、健脾和胃、疏肝解郁、固肾填精入手,通过中药、食疗、穴位按摩和生活调摄综合改善。
1、补气养血:气血两虚者常见面色苍白、心悸头晕,宜用黄芪、当归、党参等药材配伍的归脾汤,日常可食用红枣枸杞粥。艾灸足三里、气海穴能促进气血生化,每周3次,每次15分钟为佳。
2、健脾和胃:脾胃虚弱导致营养吸收障碍时,表现为食欲不振、饭后腹胀。建议服用四君子汤,配合山药、茯苓等食材。每日晨起按摩中脘穴(脐上4寸)5分钟,饭后摩腹顺时针50圈。
3、疏肝解郁:长期压力大者多见胁胀、叹息,可用柴胡疏肝散调理。玫瑰花、陈皮代茶饮有助行气解郁。夜间推按太冲穴(足背第1-2跖骨间)至局部发热,能缓解情绪性疲劳。
4、固肾填精:肾精不足伴腰膝酸软、健忘耳鸣者,可选六味地黄丸。黑芝麻、核桃仁作为零食,配合每天搓热腰部命门穴(第2腰椎下)3分钟,能改善能量代谢。
注意事项:持续疲劳超过一个月应就诊排除器质性疾病;中药需辨证使用,避免自行滥补;孕妇及慢性病患者调理前需咨询医师;保证23点前入睡,避免过度依赖提神饮料;运动建议选择八段锦、太极拳等温和项目。
孟庆一
孟庆红
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:(冀)-经营性-2021-0017
特别声明: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