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朵冻伤起水泡需立即脱离寒冷环境,轻柔清洁患处,避免弄破水泡,并用无菌敷料保护,必要时就医。处理重点包括复温、清洁消毒、水泡保护和用药指导。
1、复温处理:冻伤初期应逐渐复温,避免直接热源接触。可用37-40℃温水浸泡或用温热毛巾湿敷20-30分钟,促进血液循环。切忌揉搓或使用电热器、热水袋等快速加热,以免加重组织损伤。
2、清洁消毒:使用生理盐水或稀释碘伏(1:10)轻柔冲洗创面。若水泡已破溃,需清除残留皮屑,动作需轻缓。清洁后保持创面干燥,每日消毒2-3次,预防继发感染。切忌用酒精直接刺激伤口。
3、水泡保护:完整的水泡是天然保护层。直径小于1cm的水泡无需刺破,用无菌纱布环形包扎,避免压迫。大于1cm的张力性水泡需由医生用无菌针筒抽吸,保留泡皮覆盖创面。切勿自行撕扯或挤压。
4、用药指导:无破溃时可外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促进愈合。出现红肿渗液时,需医生开具抗生素软膏(如莫匹罗星)。疼痛明显可口服布洛芬,但禁用激素类药膏。合并发热或化脓需及时静脉用抗生素。
注意事项:冻伤后24小时内禁止吸烟饮酒;忌用雪搓或按摩患处;恢复期避免二次受冻;糖尿病或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需尽早就医;观察是否出现紫绀、麻木加重等深度冻伤征兆;冬季户外作业应佩戴保暖耳罩。水泡愈合后可能遗留色素沉着,需防晒6个月以上。
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:(冀)-经营性-2021-0017
特别声明: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。